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富硒高原夏菜产业,而以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经济价值、降低生产成本及发展现代农业的方式为其主要特色的绿色防控手段,也为该产业的壮大提供了技术保障。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以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优先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行为。实施绿色防控是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具体行动,是确保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可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可减少防病治虫的用工、可减少化学农药大量使用所带来的污染、可提高蔬菜质量、可促进农民增收。
从源头上消灭病虫害
保证蔬菜无公害
日前,记者在皋兰县西岔镇阳洼窑村绿色植保防控技术示范点上看到,绿意盎然的甘蓝和菜花地里,分布着整齐的黄色吸虫板,近看,黄板上布满了各种对蔬菜有害的蚊蝇。“这是物理防治的有效方式之一。利用这些蚊蝇的趋黄光性,可以有效杀死成虫,从而减少和杜绝幼虫繁殖,在源头上消灭蔬菜病虫害。”皋兰县农技中心主任魏至春介绍道。
而在另一处太阳能灭虫灯示范区,记者看到高悬在药盆上的太阳能灯,通过其自身的蓄电功能,日夜不停地“工作”,最大限度地消灭田间病虫。
据了解,在皋兰县西岔镇、什川镇建立绿色植保防控技术示范区,主要示范推广全自动智能性太阳能灭虫灯、黄板诱杀物理防虫技术及生物农药防虫技术。
魏至春说,目前,他们已在这两个镇的田间地头悬挂黄板10万个,主要诱杀蚜虫、潜叶虫、白粉虱等害虫,累计防控面积8400亩。其中,西岔镇阳洼窑村作为该县绿色植保防控技术示范中心示范区,安放全自动智能性太阳能灭虫灯100台,每15亩安放1台;田间悬挂黄板22500个,每亩悬挂
15个,防控面积为1500亩,配合生物农药爱诺虫清、阿维菌素、除虫脲的推广应用,将主要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0%以下,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30%以上,农药残留控制在允许水平之内,农产品质量达到国家质量安全标准。
近年来,我市为了更好地发展现代农业,每年特派数百名农业技术人员,为农民推广普及农产品绿色防控知识和理念,为高原夏菜质量和产量的进一步提升起到了强力地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