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占林一家人的合作医疗住院补偿报销记录李杨摄
中国兰州网9月12日消息 (记者李杨) “2007年12月10日,我住院一共花了2666.36元,新农合给报销了812元;今年7月6日,我住院花了2728.61元,新农合给报销了1890.36元。以前得病不敢住院,现在是放心治好病再出院。要不是这好政策,我哪有这么多钱看病啊。这几年来,新农合真是给我们全家帮了大忙了!”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兰州市七里河区八里窑镇后五泉村陈占林家中,说起新农合,陈占林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以前得病扛一扛现在治好再出院
“得过病的人才能体会农民看病有多难,每年就那点收入,还要顾家,只能是小病扛一扛,确实有些重了才想办法看一看。我身体一直不太好,因此一旦得病就是全家人最头疼的时候。”说起以往看病的经历,陈占林老人坐在客厅内一脸的无奈。“不过,自从2007年参加了新农合之后,随着每年个人缴费的逐步提高,我的住院费报销比例也越来越高。2007年12月10日,我住院一共花了2666.36元,新农合给报销了812元;而到今年7月6日,我住院花了2728.61元,新农合就给报销了1890.36元。现在,我们一家六口人都参加了新农合。儿媳妇生孩子、我住院等,新农合都给报销了大半的费用。”
陈占林只是兰州市三县五区参加新农合受益农民之一。截至2011年底,兰州全市参合农民112.5万人,参合率达到95.5%。自2010年以来,我省参合率已稳定在95%以上,且参合人数和参合率逐年提高,其中2011年全省参合农民达到1918.27万人,参合率达到96.52%;参合率在西部地区位于前列。同时,目前我省的实际补偿比为50.62%,这个数据比全国平均值高出近9个百分点。
农民“因病致贫”情况得到缓解
自2003年起的近10年来,我省新农合的筹资水平在逐年递增,政府补助新农合资金逐年提高,2003年筹资总额30元,其中农民自筹10元,政府补助20元;而10年后,政府补助则提高至240元,为2003年的12倍,而个人缴费仅为30元~50元。为了让新农合能够帮助最迫切需要得到医疗救助的人,今年我省又将全省58个贫困县的农村贫困家庭中的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妇女宫颈癌、乳腺癌、重性精神病、脑瘫儿童和老年性白内障纳入新农合和民政补助范围,这七类疾病不设起付线,不受新农合用药目录和诊疗项目的限制,新农合直报最高定额的70%。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我省新农合从“大病住院统筹”发展到覆盖了住院、门诊和重特大疾病补偿的疾病医疗补偿机制,农民“因病致贫”的矛盾得到较好的缓解。另外,新农合的法制化,是我省下一个努力的重点。运用法律规范新农合基金“钱从哪里来、钱如何管、钱到哪里去”;同时,注重把解决新农合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作为立法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