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兰州网9月13日消息 9月12日,由国家督学、省总督学李晶率领的省督察组,对我市校车安全工程和学前教育建设工程进行督察。副市长戈银生代表兰州市政府就我市校车安全工程做了详细的汇报,各县区政府分管教育县区长也分别做了汇报。督察组肯定了我市校车安全工程中的主要工作。
多措并举开展校车安全工程
戈银生在汇报中表示,我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32.55万人,其中就近入学学生23.67万人,寄宿学生2.37万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接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车辆15辆。《全省中小学校车安全工程实施方案》下发后,我市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迅速开展校车调研和摸底工作。一是立即开展寄宿学生上下学周末接送班车基础数据调查摸底工作。要求各县区教育局对辖区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的数量、分布、学生数、乘车路线、里程、停靠时间、站点设置等信息进行全面调查摸底。二是下发了《关于加强校车管理确保师生生命安全的紧急通知》,制定了《全市校车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加强对校车行驶路线的道路交通秩
序管理。交警部门严厉查处黑校车及聘用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的人员驾驶校车等违法行为,加大对校车超载、超速、疲劳驾驶、酒后驾驶、非法超车等严重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杜绝货车、拖拉机和非法营运客车接送学生的行为。三是重点对学生乘车安全情况进行了自查。对存在的乘车安全情况进行了详细记载,对可能存在的校车安全隐患进行了坚决整改。增设交通设施100余套,施划人行横道60余处,设置人行横道灯20余处,有效缓解了学生上下学高峰期人车混杂、交通拥堵的安全隐患。
农村寄宿制学校有待改善
据了解,校车安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市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虽然校车经整治以来,形式好转,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交通安全仍然令人担忧,由于地域相对广阔,人口居住较为分散,家校之间路途遥远,周末学生回家班线车运力不足,学生乘坐黑车、农用车、超载车的现象依然存在,隐患时有发生。由于未出台校车审查的详细流程,市上依然执行原来省上的校车审查流程,即县区教育局审查后县区交警部门审查,再到市教育部门审查,最后到市交警部门审查,这个流程和现《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不符,由于省上未出台新的校车管理细则,故我市的校车审查备案工作还没有规范,而未真正实施校车标识制度。从目前调查摸底的数据来看,全市校车除义务教育阶段外,幼儿园存在一定数量的校车,受成本因素和办学规模的影响,接送幼儿的车辆良莠不齐,车辆安全系数偏低,数量较多,存在超载、超速等现象,安全隐患严重。
已开工建设14所幼儿园
根据省财政厅、教育厅《关于下达2012年学前教育改造建设工程专项补助资金的通知》(甘财教〔2012〕65号)精神,确定我市建设26所幼儿园项目,其中,新建12所,改扩建14所。项目覆盖全市8个县区和兰州新区。
我市将加快校车安全工程步伐
下一步,我市将加快校车安全工程步伐,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学生数量和分布状况等因素,依法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者在寄宿制学校入学,减少学生上下学的交通风险。公共交通能满足学生上下学需要的县区,采取合理设置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的形式,满足学生的乘车需要。确实难以保障就近入学,并且公共交通不能满足学生上下学需要的县区,要严格按照《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指导学校购置符合国家标准的校车或者协调运营单位开设专线,保障义务教育学生获得校车服务。
督察组肯定我市校园安全工程
李晶代表督察组对我市校车安全工程的开展情况进行初步反馈,他表示,兰州市作为全省的中心城市,校车安全工程发挥了表率作用。目前,全国仅有福建和甘肃两省实施这项工程,兰州市在缺少经验,任务紧的情况下,迅速行动,排摸工作仔细,不仅将中小学的校车情况摸排清楚,其中也包括了幼儿园。在制度建设方面,兰州市也走在全省14个市州前列。尤其是学校教育工作也显现出效果,交警走进学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指导学生如何安全乘坐机动车,减少了校车安全隐患。(记者孙亚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