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兰州网9月15日消息 从312国道快到永登县城,这当中,有一条岔路拐向东,往该县柳树乡韩家井村走,一条山路,一路颠簸。“今年的雨水多,你看,连山上的草都长得格外好”,柳树乡副乡长毛永平天天沿着这条山路走,所欣赏到的风景,无非就是黄土山峦野花红。9月14日,他带着记者去深山沟里看“西洋景”。谈话之间日子短,30分钟路程,一眨眼工夫,到达目的地了。
毛永平所称道的“西洋景”,就是站在韩家井村头,一眼望不到头的红提葡萄基地。红提葡萄是从海外引进来的品种,落户这大山深处的韩家井村,连年来,给351户人家每家每户带来了不菲的收入。村民们种植红提葡萄的热情很高,家家户户起温棚,鳞次栉比连成片,四五个年头下来,真正形成了景观。“若非在这大山里头,观光旅游客都能上门来踏破门槛”,柳树乡党委书记刘凤霞带领村民们种葡萄,群众致富急在心上,她不无感慨地这样说道。
金秋九月,正是红提葡萄灌浆挂果的时候,温棚里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施肥的施肥,掐秧的掐秧,庄户人家们都手捧着青翠欲滴的葡萄青果宝贝似地侍奉着。“九月的庄稼腊月的收入”,韩家井村的红提葡萄丰收的季节刚好在年关上,旺月、利市,一斤葡萄的地头价在8元钱左右,一个大棚3000斤产量,怎么着也有2万元钱的收入。“能不当成宝贝伺候吗?”村民韩全胜乐呵呵地说。这位憨厚质朴的庄稼汉去年建起来6个大棚,当年收入达10万元。
韩家井村有1441人,5737亩耕地,旱沙地里种麦谷,水浇地里栽葡萄,今年,两茬庄稼都是好收成。指头伸出数一数,光葡萄大棚就建造起来了901座。一座大棚的造价在2万元左右,乡上补贴5千元,小额信贷1万元,村民只需自筹5千元,谁不乐意干。该村村支书韩全岁介绍说,大棚建起来当年栽植葡萄苗,3年就能见效,葡萄的生长期240天,期间施肥、浇水、掐秧,六七个大棚三五个人就能够顾得过来,村民们怎么能热情不高。何况,地里施的肥料全是庄户人家“自产自销”的农家肥,这个低成本的账谁算不过来。
为方便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够购置农业生产生活资料,永登县工信局“双联”帮扶还为韩家村修建了一座标准化的农资超市,门面装潢得亮亮堂堂,就差里头的陈设了。柳树乡党委、政府隔三差五为村民们请来省、市教科院所的专家,开设田间地头培训班,授课解惑,解开种植户心头“缺文化、少技术”的结,技术书本免费奉送,技术方面的疑难杂症,现查现用。
每一座大棚还配备了一眼库容15立方的水窖,备荒抗旱。村民陈自秀、陈玉香两姐妹今年都扩大再生产新建了大棚,藤架上葡萄青果百籽一串,全是优质产品,棚顶上防雹网拉的严丝合缝。太阳光却能透过网眼,直晒在葡萄青果上,“这样晒出来的葡萄比蜜甜”。至于销路嘛,也不怎么犯愁,腊月里收购葡萄的客商自动就赶着来了,有天津的、四川的、浙江的、银川的、青海的,五湖四海的老板,多得很。村上还成立葡萄协会,把自家葡萄远销到了浙江等沿海城市。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聊起来,一年的好光景,丰收在望,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