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机制
连续3个月,每月低收入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同比涨幅达到或超过3%时,启动低收入群体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当连续3个月每月低收入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同比涨幅回落到3%以内,停止运行该价格补贴联动机制
补贴对象
成都市城乡低保对象、城乡重点优抚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和市属福利机构集中供养的“三无人员”
补贴标准
价格补贴按月测算,并向价格补贴对象一次性补发前3个月的价格补贴
按现行的我市主城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当低收入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为3%~8%时(含下限,不含上限,下同),每人每月补贴30元;当低收入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为8%~12%时,每人每月补贴45元;当低收入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为12%~15%时,每人每月补贴60元
举例说明
假如2012年5月、6月、7月的低收入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同比涨幅分别为3%、10%、13%,则这四类低收入群体每人可一次性领取30+45+60=135元
“连续3个月,每月低收入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同比涨幅达到或超过3%时,启动联动机制。”成都市物价上涨与低收入群体价格补贴联动机制日前建立试行,试行期为1年。昨日,成都商报从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物价上涨与低收入群体价格补贴联动机制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试行《意见》)中获悉,当低收入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连续3个月每月同比涨幅均不低于3%时,该联动机制就会启动,低收入群体也会获得相应的价格补贴,按照目前标准,每月最低可获30元补贴。
联动机制
低收入群体补贴与物价联动
根据试行《意见》,当低收入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出现持续大幅升高,并达到设定值时,就会启动该联动机制,及时向城乡困难群众和重点优抚对象发放价格补贴。
“连续3个月,每月低收入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同比涨幅达到或超过3%时,启动联动机制。”根据该联动机制的运行条件,当连续3个月每月低收入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同比涨幅回落到3%以内,则停止运行联动机制。
该联动机制的建立,则从制度上保障了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有效减轻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的影响。
补贴对象
四类低收入群体可获补贴
根据试行《意见》,该联动机制的价格补贴对象为成都市城乡低保对象、城乡重点优抚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和市属福利机构集中供养的“三无人员”等四类群体。
成都商报昨日从市民政局获悉,成都这四类群体共约30万人。近一年来,由于物价水平的上涨,成都市政府也曾为他们发放临时生活补贴:去年10月、11月、12月的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30元,今年1月、2月的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50元。
补贴标准分三档,最低每月30元
成都市民政局介绍,目前,成都市主城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300元,区(市)县城镇居民低保标准也在245元以上;城乡重点优抚对象每月生活保障标准则按11类对象进行发放,“都在每月220元以上”;市属福利机构集中供养的“三无人员”每月标准为400多元;农村五保对象则各区(市)县标准不同,“根据市上指导意见,集中供养的每月不低于260元,散居每月不低于150元”。
根据试行的联动机制,价格补贴标准分三档,并“按月进行测算,分档确定”,以我市主城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作为基准。
即:当低收入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为3%~8%时(含下限,不含上限,下同),每人每月价格补贴标准为我市主城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0%,按目前标准,即为每人每月30元。而当低收入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为8%~12%时,每人每月价格补贴标准为我市主城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5%,按目前标准,即为每人每月45元。当低收入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为12%~15%时,每人每月价格补贴标准为我市主城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20%,按目前标准,即为每人每月60元。
补贴发放
价调基金一次补发3个月
根据试行《意见》,联动机制启动后,由市民政局组织实施发放,一次性补发前3个月的价格补贴。
价格补贴所需资金则从价格调节基金中预算列支。其中,成都高新区(微博)所需资金由成都高新区负责解决,龙泉驿区、青白江(微博)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微博)县、郫县(微博)所需资金由市及区(县)两级价格调节基金各承担50%;其他区(市)县所需资金由市级价格调节基金承担。“各区(市)县价格补贴资金不足部分由同级财政解决”。
市发改委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成都市价格调节基金主要用途有三方面:一是低收入群体的价格补贴;二是重要商品的储备,如生猪和猪肉、食用油以及少量的药品;三是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对于低收入群体的价格补贴,并没有确定固定的补贴数额,要根据实际补贴情况而定,全市的价调基金有几个亿,补贴这一块肯定是够的”。成都商报 韩利
名词解释
低收入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根据试行《意见》,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将负责对我市低收入群体的家庭生活情况进行调查,按月测算、编制低收入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并及时向市发改委提供有关数据。昨日,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与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均表示,具体编制方法要相关方案出台后才能确定。
此前,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相关人士曾对成都商报表示,低收入群体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在编制时会更多地考虑低收入群体的消费结构、消费习惯和消费场所等,是为低收入群体量身打造的价格指数,更能贴近他们的真实感受。
他山之石
江苏统计84类 22类是吃的
今年4月,江苏省发布了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与CPI有8个大类262个基本项相比,该指数只统计84个基本项,只关注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而不包括汽车、音响等高档耐用消费品和享受类商品和服务项目。在这84类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中有22类都是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