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从通威股份获悉,日前四川省科技厅和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在成都联合主持召开了由通威股份和四川农业大学联合承担的《斑点叉尾鮰重大细菌性疾病病原学、致病机理与防治研究》项目成果鉴定会。会上经多位专家研究鉴定,最终确认通威股份该项目总体水平居国内领先,特别是在斑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病原学与致病机理等方面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鱼病学首席专家、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所长吴淑琴担任鉴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由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水产局局长卿足平担任。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所所长杜军,西南民族大学刘亚刚教授、四川大学高荣教授、四川省水产学校党委书记韦先超、四川省眉山市水利渔政局局长彭建安等组成鉴定委员会。会上,鉴定委员会专家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审查了课题组提供的研究总结报告、试验报告、测试报告、查新报告等有关技术资料并现场提问,课题组一一详细解答。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汪开毓和通威股份药物研究所所长肖丹博士在汇报时介绍到,该项目为全国首次由课题组提出,通过对斑点叉尾鮰细菌性疾病的广泛调查,了解了斑点叉尾鮰重大细菌性疾病流行病学规律和病原学特性,率先提出了斑点叉尾鮰的传染性套肠症,并发现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为主要致病菌,首次开展了斑点叉尾鮰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与海豚链球菌感染病理形态学、病原菌胞外产物、外毒素和胞外蛋白酶等方面的研究,建立了病理模型,发现了重要致病因子,对阐明斑点叉尾鮰重大细菌性疾病的致病机理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建立了快速、敏感、特异的斑点叉尾鮰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病和海豚链球菌病的PCR和ELISA诊断方法,其中嗜麦芽寡养单胞菌PCR和间接ELISA诊断方法,为农业部制定行业标准和技术规程提供了重要依据;研制出斑点叉尾鮰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外膜蛋白亚单位疫苗、PLGA微球疫苗与脂质体疫苗,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鉴定会上,吴淑琴主任指出,该项目研究全面、系统、严谨、细致,针对行业急需和主管部门急要而立项,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研究水平全国最高,创新点多、人才培养多、应用效果显著。卿足平局长在鉴定会上指出,该项目是渔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意义重大,项目研究团队技术力量雄厚,研究工作扎实,实际效果创新性突出,应用广,在全国的斑点叉尾鮰病害技术联合攻关上贡献巨大。兰明健副局长也在会议总结中指出,水产病害研究难度大,该项目研究系统、深入,非常难得,应该申报政府科技成果奖。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鉴定研究,鉴定委员会吴淑琴主任当场宣读了项目鉴定意见,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试验设计科学,技术路线正确,研究方法和手段先进,研究内容全面系统,该成果创新性和实用性强,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总体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在斑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病原学与致病机理等方面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
获悉,该项目2004年立项后通过近8年的研究和应用,创造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达2.76亿元,为斑点叉尾鮰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专家指出,该项目是通威股份又一重大科技成果,极大地提升了通威在渔业科技方面的优势地位,同时增强了通威股份的行业竞争能力。(代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