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记者章瑚金鱼
网友质疑:该不该用“禁止”来解决问题
4月23日上午,乐清育才中学的周一晨会上,政教处主任吴新京宣读了一份“关于对早恋的界定”的通知,顿时掀起了不小的轰动。随后,有学生将这“界定”发上微博。
“界定书”除了指出7种情况属早恋,还罗列了误学业、害他人、伤身体、会抑郁等诸多早恋危害。
“早恋还能这样下定义?家长跟老师应该多引导学生怎样从生理与心理上保护自己,而不是用‘禁止’来解决问题。”面对学校这样的通知,很多网友表示诧异和质疑,但也有网友认为早恋现象是该管管,学校老师想出那么多“招数”也不容易。
校方说法:出发点是为了学生好
面对质疑,该校政教处主任吴新京称,这份“界定书”是学校领导班子慎重考虑,研究了一个多月才制定出台的,其间还邀请了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吴主任表示,大多数的学生家长都很赞成学校对学生“早恋”进行管制和约束,其中关于“长期向异性同学提供金钱、物质诱惑”和“向异性互赠贵重礼物”的两条标准就是家长制定的。
该校校长葛余良表示,高中生早恋其实很正常,但是在校园内,需要文明的文化氛围;而且早恋对学业、生活、价值观形成都有影响,学校不希望学生们出现因早恋而引发的严重后果,所以希望能通过这个“早恋界定”来规范校园内的学风。“我们一方面‘堵’早恋行为,另一方面也会通过心理老师来‘疏导’工作。”葛校长称,自从“早恋界定”实施后,校园内的早恋现象明显有所收敛。
社会学专家:早恋不可怕,疏导胜于堵
育才中学一名高二的文科班学生小徐表示,“早恋”现象不稀奇,毕竟这个年龄正处在青春萌动期,但如果真的要拿条例来限定男女生的交往,反而不利于同学之间正常的友谊来往。另一名高一的小陈则表示,“界定”是堵不住“早恋”现象的,反而会让学生反感和迷茫——男女同学之间难道不能有友谊吗?
温州大学社会学教师徐旭东认为,一味地干预、处罚并没有效果,可能还会激起学生的叛逆情绪,使得结果向反方向发展;疏导的方式远胜于“堵”,早恋并不可怕,它可成为阻力,也可成为动力,关键是看怎样去处理,其实学校可请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与“早恋”学生沟通,让事情向良性发展推进。
关于对早恋的界定(节选)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均属于早恋:
1、长期向异性同学提供金钱、物质诱惑的。
2、向异性互赠贵重礼物的。
3、男女同学单独在无人区、角落里、树底下、花丛中等偏僻处谈话的。
4、在操场、通道等男女同学并肩散步的。
5、在校园里牵手、挽手搭肩、拥抱、接吻等肢体亲密接触的。
6、利用纸条、信件、手机短信、QQ聊天等形式进行谈情说爱的。
7、男女同学串寝室的,特别是周末串寝的加倍处罚。
如有违反者,一律实名给予处分并通知家长,处分等级起点为“记过”,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