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新药研发生产、高危环境安全驾驶训练系统、城市智能交通集成系统……在未来五年,这些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科研成果或将成为现实。昨天上午,合肥市科技局组织多名专家,对合肥市科技创新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进行论证。
高端科技与民生息息相关
未来五年,合肥将有哪些高端科技产业?在《征求意见稿》中列出了131项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支撑项目表,其中有许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研究项目,包括抗癌新药研发生产、量子通信、高危环境安全驾驶训练系统、城市智能交通集成系统等等。
在《征求意见稿》中表明,合肥将发展一批公共安全产业,重点发展灾害监测与应急安全、城市与交通安全、食品与医疗安全等领域。在北斗星通信导航系统、应急指挥与救援现场通讯技术、食品快速检测及安全控制等关键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经济圈五市将建“科技圈”
在合肥、淮南、六安、巢湖、桐城五市打造合肥经济圈的同时,也将建设“科技圈”。在未来五年,五市将加大科技的合作与交流,推进合肥经济圈创新合作。
《征求意见稿》中说,将深化合肥与淮南、六安、巢湖、桐城等市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形成整体优势,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建设区域技术交易中心,积极开展科技交易活动,加快合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成果经济圈内产业化进程,形成区域技术协作网络。同时,培育发展区域技术产权交易、转移、转化、评估等中介机构,提高区域技术市场中介服务水平。
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2万人
随着各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发展,合肥对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将更加“求贤若渴”。
在《征求意见稿》中表明,合肥将依托产业优势和科技资源,针对产业链缺失和本土化程度偏低现状,组织开展科技招商,发展配套产业,引进高端人才,攻克关键技术,承接高端产业转移。
在未来五年内,合肥将建成区域性人才高地,集聚一大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具有国内外领先技术水平的科技人才,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一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及团体,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2万人。
□洪芳 本报记者 蒋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