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 月光之下
静静地 我想你了
静静淌在血里的牵挂
妈妈 你的怀抱
我一生爱的襁褓
......”
用毛阿敏唱过的这首曾经耳熟能详的赞颂母爱的歌曲,来比喻合肥一位普通女性对儿子倾注的母爱再贴切不过了。
在今年母亲节到来的前夕,记者连续数日走进合肥市民王兰英的“家”中,用镜头记录下这位银发如霜的母亲为儿子付出平凡而伟大的母爱。
今年76岁的王兰英老人是一位出生于农村的女性,一嫁进丁家时就给这个单传的丁家喜添贵子,并取名丁云蔚,从此,王兰英和丈夫悉心教辅这个儿子,儿子也没有辜负父母的希望,在北京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后来,丁云蔚因家庭的变故(夫妇离异),从北京回到了合肥,并在安徽佳通轮胎公司谋到一份电工。“养儿防老”这句古语也正应了王兰英老人的心声,从此,王兰英老人和丁云蔚父子二人和和美美地生活着。
“我当时闻听儿子出事了后,我感觉整个天都塌了。”王兰英老人泪眼婆娑地回顾。天有不测风云,2004年5月2日,丁云蔚在工作中严重摔伤,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成了人们口头上表述的植物人。老人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和无助,陪伴着儿子在合肥一家医院度过了4年。然而儿子的病情依然没什么起色,但老人一刻也没有放弃信念,不停地打听如何才能将儿子“苏醒”过来的办法,“哪怕能傻傻地看着自己都行”。
2008年底,合肥市启动工伤康复试点工作,丁云蔚成为了第一批参加工伤康复的职工,进入了合肥金谷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在政府的帮扶、医院医生的精心治疗下,不顾一切倾注母爱的王兰英老人更是悉心地陪伴在儿子身边。
“当时我问他话时,他本能地动了一下,我心中立刻感觉到孩子是重生了。”2009年年底,丁云蔚在得知母亲生病住院时伤心地哭了,有了强烈的情绪反应,让王兰英老人完全忘记了自己已是花甲老人。
王兰英说,从医生那儿获悉,现在儿子目前最大的进步是认知功能基本上恢复正常,就是反应慢点,肢体运动也有改善,不过自我服务功能还是重度依赖,但只要能坚持治疗还是有希望的。
“虽然儿子治疗的路程还很遥远,但只要我活着,再艰辛的生活我都会陪伴着他。虽然不能应了养儿防老这句话,最起码我也要让他有个‘家’的希望。”当记者结束对老人家庭的采访时,老人含泪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记者披着暮色返回报社时,想着到王兰英老人家第一次探访时说的话,“进行简单的对话对于一个两岁的孩子来说都不是难事,可是,有谁能想象到,现在能说话的这个人,当初躺在床上任谁再怎么呼唤都无回应的滋味”,耳边总有着那首《天之大》的歌声萦绕:
“爱长长 长过天年
幸福生于会痛的心田
天之大
唯有你的爱 是完美无瑕
......”
本报记者 卓旻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