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5月8日电(记者苏万明、吴书光)2011年春日,沂蒙山区的蒙阴县八达峪村,山头岭上桃花争艳,一派生机。在八达峪村的近2000亩林果中,农户分散在果园里建房居住,发展“林-沼-果”生态循环农业。“房在园里,林在村里;一片桃园一座房,一圈兔舍作围墙”,好一幅“世外桃源”景象。
八达峪村只是沂蒙革命老区近年来乡村环境巨变的一个缩影。2009年以来,沂蒙人民“富而思美”,再次发扬改天换地的精神,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建设文明乡村,大大缩小了城乡生产、生活环境差距。
“大美临沂”需要城乡统筹发展2004年,临沂市率先在全国18个连片扶贫地区实现了经济总量过千亿元、人均GDP过万元的“双突破”。此后,建设“大美”新临沂,又成为沂蒙人的新追求。经过不懈努力,2008年至2010年,临沂连续成功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然而,从全市来看,临沂的乡村与城市相比,发展还很不平衡,差距还比较大。”临沂市市长张务锋说,“大美临沂”需要“大美环境”,“大美临沂”需要城乡统筹发展。特别是沂蒙山区的县以下乡村,山好、水好、生态好,但有些地方由于基础条件差,农民文明生态意识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产生活环境“脏、乱、差”。
毕业后到新闻单位工作的小吴说,昔日的沂蒙山区,山路崎岖不平,走进一个山区村庄,许多家庭的院墙用山石搭起,几乎每家每户墙外都会有柴火堆、粪堆,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在路边。
2009年4月,一场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主题的变革,逐渐在沂蒙山区铺开。它将给这片青山绿水刻下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