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年度合肥市最后一次“高考演习”正式收官。3D电影《阿凡达》里的特技大揭秘,混合型燃料的新能源汽车、改革开放30年流动农民工统计等等意在提振精神的“三模”考试,命题好玩又鼓劲。本报特邀合肥六中名师对试卷进行点评,为考生最后冲刺出谋划策。
英 语
合肥六中 郑诗海 张俊
想拿高分不太轻松
试卷总体难度不大,接近高考真题。
英语听力部分,取材情景丰富,主题广泛,有几段材料略有难度,学生听起来会有一定困难。单项填空与前两次模考难度相当,综合测试了词汇、语法和习语等项目,注重知识点在语境中的运用,个别题目比较灵活,学生容易选错。完形填空讲述一个敏感且缺乏自信的青少年在一次经历之后思想的转变,较容易理解。主要测试考生在一定的语篇环境下进行词义辨析和逻辑推理能力,也考查了对词汇惯用法的掌握情况,对考生理解语境和语篇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阅读材料时代感强,语言地道,且图文并茂,有助于缓解学生在紧张考试中的压力。如:D篇介绍几种新型交通工具,E篇则以3D电影《阿凡达》为话题,材料新颖,趣味性强。
★复习建议:
考生需对相关考点逐项加以梳理与归纳,找出知识盲点及时补缺;对所做过的习题进行整理,回顾和反思,尤其是错题。除此之外,提高成绩,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是关键。建议考生有选择性地做一些阅读题与完形填空题,专攻薄弱项,熟悉不同体裁和题材文章的做题思路,提高阅读速度。另外,还要坚持练习听力,多背一些经典范文。
历 史
合肥六中 潘项林
新的题型频频出现
试卷在材料的选择上,更注重材料的实用性,以文字材料为主,如选择题的第13题,引用朱熹的著述,来表达他的“天理”和“人欲”对立这一主张。除此之外,表格材料,统计图各出现一次。选修内容考查了维新思想,这一知识点与必修Ⅲ、选修Ⅰ、选修Ⅱ均有关联。
命题人还创设了一些新题型。如选择题第15题,利用徽州地区铁路通车前后的社会生活变化,既考查了西方的经济侵略对徽州地区产生的影响,又体现了安徽地方特色。
★复习建议:
考前课本至少要浏览一遍,同一类型的知识点,要与“古今中外”相联系。一个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产生,要了解它的来龙去脉,还要扫清知识障碍,避免因历史概念不清、历史常识不明在高考中失分,如新的史学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史观等;中国古代干支纪年方法,年号、庙号等等。
地 理
合肥六中 邹日旭
会读图是解题关键
地理学科读图时代到来了,相信势必成为未来高考的趋势。所有题目都以图为背景,以图为依托。比如等高线图、经纬网图、轮廓图等等,共有十幅图。每幅图都特别突出了地理的特色、地图语言的特色。而第34题把近一年来最重大地理时事:日本和智利大地震巧妙地整合为一道综合题,体现了新课程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理念。
★复习建议:
从以前的考试中,仔细回顾一下自己是否能快速、正确、完整地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的要求以及考查的意图。如果你读不懂,那就要在读方面多练、多读、多看。如读懂了,还要看你能否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再组织形成综合性的有用信息。
结合考试情况,考生要注意将所学知识与考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如知识点没掌握,就应该继续回归课本,认真下功夫背一背。
生 物
合肥六中 张文杰
三次模考内容互补
题目突出主干知识,命题者力求与一模、二模知识点内容互补。但围绕主干知识点主旨不变,重点热点不回避。题目不偏不怪,既注重基础知识再现能力的考查,又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等多方能力的考查。
“三模”理综生物试题考查知识点有:细胞成分、细胞代谢、细胞呼吸、内环境稳态、遗传信息的传递及表达、激素调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及其应用,生物育种原理及方法,绘曲线图、通过探究实验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等。
★复习建议:
近两年的高考生物题考查的多是基础知识及相关应用。因忙于大量做题,而疏于对基础知识复习的学生很多,导致一些基本概念不清,基本原理模糊的现象。
现在的生物试题,往往题干较大,做题时要有足够的耐心,找题眼明题意,方能不偏不倚,以免答非所问。学生们要把曾经做过的试题再认真复习一到两遍,尤其对自己曾经做错的题。一边复习一边分析,并从中总结出错误的原因:是“概念错误”,还是“思路错误”?是“理解错误”还是“审题错误”等。
化 学
合肥六中 袁天祥
立足考查考生能力
试卷设计平易近人。主要涉及了元素化合物,元素周期表、周期律,电化学,有机推断和化学探究性实验等问题,其中电化学基础和酸碱中和滴定相应知识点考查所占比例较大。此次题目切入点变化多,设问角度灵活,且信息呈现多式多样,有表格、有图像、有情景,体现了命题人强调对考生信息整合运用能力的重视,故试卷仍能较好的考查学生的能力,应该是具有较好地区分度。另外,试题第7题关注了日本强震导致核电站I-131泄漏的问题,密切联系了日常生产生活。
试卷考查知识点广泛,学科主干知识基本都涉及,热点问题不回避。如离子反应方程式,化学平衡,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等,体现了试题的基础性和连贯性。
★复习建议: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高考以能力立意命题的载体,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是前提条件。化学高考有近20个考点,如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离子共存、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和电离平衡、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的应用等,这些知识点在高考中的重现率特别高。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的题量适中,阅读量较大。进行考前对应训练,练速度、练表达的准确性、练解答技巧和取舍决断。提高单科解题能力,是做好综合卷的重要保证。
政 治
合肥六中 严荣琼
社会热点一个不落
试卷注重基础的考核和书本知识的再现,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例如,试卷选择题第1、2、4、5、6、8、11题,非选择题37题的第3问等,就体现了这一点。试卷命题的思路在于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掌握和理解,体现时代特征,反映学科德育功能。
今年,是安徽高考第三次单独命题考试,试题必须体现安徽特色。政治试卷能较好地体现这一点。
★复习建议:
查漏补缺保优势,立足基础构体系,训练技巧抓得分,调整计划疏心理,紧张有序迎高考。
物 理
合肥六中 朱兵
重点考查实验技能
试题注重对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考查,如选择题的第14、15、17、18题。同时,试题也注重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第16题,首先要构建物理模型,然后再用能量转化思想求解。第19题则是对整体法、隔离法的物理思想的灵活运用。第20题是电磁感应现象的图像问题,需要学生细心;24题要充分利用垂直达到X轴上这一条件,作出正确的轨迹图,要求较高。
试卷对实验的考查比较全面,难易控制得当,实验(Ⅰ)主要考查控制变量的思想,不是纯粹知识性的题目,而是题目中渗透着科学思考方法以及图像的分析。实验(Ⅱ)利用两个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与常规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动势、内阻有所不同,同时第(2)小题没有给出电源的U-I曲线也增加了难度,侧重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灵活使用现有知识进行适当地迁移解决新情况下的具体问题,要求较高。实验(Ⅲ)侧重对实验数据的处理。
★复习建议:
模考在知识点的考查形式上有所变化,万有引力定律、选修3—4模块的考查由以往的选择题改为综合计算题、实验题。这一点在后面的备考时要引起注意。在最后一个月,考生首先要回归教材,清除学习中的盲点、误区。其次,要回顾经典例题,错题重做,重视受力分析,物理过程分析。最后,则需要加强基本能力的训练,如审题能力、计算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