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晚报讯 合肥的建设工程规划有望全面应用电子校核技术,今后开发商玩“猫腻”私改容积率、减少停车位等违法违规行为,将通过电子校核被迅速监控。
电子校核杜绝玩猫腻
“电子校核与人工校核相比,最大特点是高效公正。”在昨天开班的合肥建设工程规划电子校核培训班上,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人工核算数据量大,且容易出现误差,电子核算将消除这些弊端。
据了解,建设工程电子校核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现行技术标准,通过计算机对建设单位提交的规划方案、建筑单体施工图和竣工图资料及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进行规整定义,使其符合规划条件和规划技术规定的要求。合肥规划电子校核系统于去年进行试运行,半年以来,在诸多项目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如果存在开发商私自更改容积率,或在获批之外偷偷建设楼房面积,通过电子校核系统竣工前和竣工后的图纸的对比,这些违法违规的“猫腻”现象都能够被规避。
规划审批有望无纸化
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同时表示,电子校核一旦全面实现,就意味着城市规划电子报批系统建设完成。该系统对施工行为的监控,涉及了容积率、公共绿地、停车位、小区道路等所有方面。所谓城市规划电子报批系统,就是一个信息化的办公平台,开发商等相关机构提交的工程项目图纸,都经由该平台提交和审批。该系统不仅能实现文件传输的电子化,规划部门对图纸和原规划间一致性的校核也将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以杜绝人工校核的误差和其间可能出现的利益寻租,使审批效能大大提高。
(张筱丹 武家林 本报记者 俞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