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分路口社居委联合辖区公安、市容、安监等部门,对隐藏在吴大郢村民组里的一家松香鸭制作窝点进行突击检查(详见本报今日6版报道)。
又一个松香鸭窝点被端掉了!这不是第一个,肯定也不是最后一个。
松香鸭对人体的危害性,以及加工制作松香鸭的违法性几乎是尽人皆知。若在这种明知这些的情况下,仍顶风作案,其行径不仅是于法不容,更有违天良。可是,在对违法者进行道德谴责时,我们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错误的逻辑中。反思各类屡禁不绝的违法行为,其往往都有这样一个共性:违法者在利益的驱使下,视法律如无物。法律都看不上眼了,何谈道德?
看看今晨被查处的这对“夫妻搭档”的表现吧!他们经验十分丰富,知道松香是关键证据,在获悉执法人员进门的刹那,快速将这一重要物证藏匿。但是,松香这气味太浓了,只要一熔化,百米内都能闻到,藏也是藏不住的!在整个执法查处过程中,“夫妻搭档”也没有像其他的违法者那样哭闹阻挠,反而,情绪显得很平静。原来,当地社居委在行动之前就已经多次上门发通告,“先礼后兵”,这对夫妻作坊主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有关部门一再上门发通告,他们仍然不为所动;执法查处,他们能够处变不惊;执法人员质询,他们对答从容。这一番表现,不得不让人惊讶——其毅力与胆识皆是何等惊人!惊讶之余,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样的时势造就了此等“英雄”?
有关人士经过调查指出,松香鸭在合肥至少已经存在了数十年,从目前的情况看合肥每天流入市场的松香鸭不少于万只。以刚刚被查处的吴大郢为例,年前,该地就有14家松香鸭经营户,经过近期的查处和宣传教育,其中6家开始在陆续离开,但仍然还剩下8家顽固不化,在跟管理部门躲猫猫经营。反思这一系列现状背后,除了违法者道德的沦丧驱使,更有监管不力的助推。“松香鸭”监管至少涉及工商、质监、卫生、商务、畜牧、食品药监及环保、公安等8部门,但由于职能未能分清,谁都管,最终谁也管不好;从处罚的力度看,还是以劝说和少量的罚款为主,缺乏威慑力。而要破解这一困境,势必要在各个环节进行有力监控、并从严处罚。 本报记者 李后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