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
今东起五里墩立交桥,西至合肥市委党校的长江西路高架桥气势恢弘,一条舒展的波浪形曲线在合肥西部城区蜿蜒纵横,尤其是五里墩立交桥的落成,合肥交通由此进入“立体”、“高架”时代,开启合肥大建设的步伐。
古驿道
长江西路原名蜀山路,它以大西门为起点,蜀山脚下的大铺头为终点。蜀山路曾为合六路东端的起点,清康熙十八年《续修庐州府志》有记载:自庐州府治西平门(今大西门)起,有驿道经三里庵、大蜀山、小蜀山、三十里岗、官亭、金家桥,至六安州治(今六安市)。1927年,此驿道经整修后,开始通车。1938年,日本占领合肥后,此路毁于战乱,1943年修复。据1950年实测,当时路基宽约6米,路面宽约3米。新中国成立以后,蜀山路连同合六路曾作过多次取直扩建,上世纪90年代,蜀山路更名为长江西路。2007年长江西路划定至蜀山区南岗收费站,横穿今天整个蜀山区。
曾经的蜀山路
曾经的蜀山路,从安徽农业大学至省农机三厂这一段为双向车道,中间是宽约2米的松树林带,为当时合肥少有的。早期的蜀山路沿途与霍山路、梅山路、合作化南路、潜山路、环湖东路等道路相交。除环湖东路是沥青路面外,一般都为黄砂石路,其中的霍山路是当时合作化北路未开通前,城区通往合肥市殡仪馆的唯一一条道路。上世纪80年代以前,市内交通还很不发达,蜀山路上只有公交3路车从市区开至农机三厂。为了磨练学生的意志,那时,合肥市中小学每年都要组织学生,沿着蜀山路徒步前往大蜀山开展春游活动。
巨变中的长江西路
改革开放后长江西路发生着巨变。1991年3月,合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落户长江西路上,之后,西园新村、安居苑、新加坡花园城等一座座大型住宅小区也纷纷落户长江西路两侧,一栋栋摩天大楼拔地而起,矗立于道路两旁。尤其是五里墩立交桥的落成,合肥交通由此进入“立体”、“高架”时代,开启合肥大建设的步伐。今东起五里墩立交桥,西至合肥市委党校的长江西路高架桥气势恢弘,一条舒展的波浪形曲线在合肥西部城区蜿蜒纵横,早已不见当年蜀山路的旧颜。
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