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外恶劣的市场环境下,专利已成为佛山陶企能否实现创新转型的核心“利器”之一。
上月25日,当东鹏陶瓷针对市场上大量仿冒其专利产品洞石宣布全面启动维权行动后,怎么也没想到这次依法的专利维权行动在短短1个月内在陶瓷业界内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弹,牵涉其中的约十家陶企竟联手谋划反维权,导致多年一直困扰佛山陶瓷产业创新发展的专利纠纷不断升级,维权与反维权的专利大战一触即发。
依法专利维权遭遇反维权
继微软打击XP盗版的“黑屏”行动全球铺开后,上月25日,一直以自主创新著称的东鹏陶瓷悄然启动了国内建陶行业最大规模的一次产品知识产权维护行动,正式宣布对其拥有的专利产品“洞石”(专利号zl200620154970.8)全面开展法律维权行动。
事情缘起于今年初,东鹏全球首创纳福娜洞石,并以“纳福娜”为名迅速注册商标和名称,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专利。然而在十月举办的秋季广交会上,“洞石”竟然成为国内众多建陶品牌展位上的主打新品,大量仿冒品出现在此次广交会上。东鹏陶瓷遂向大会知识产权和贸易投诉纠纷接待站递交了投诉书,大会知识产权和贸易投诉纠纷接待站接受了东鹏的投诉书,并令涉嫌侵权的产品全部下架,东鹏陶瓷维权行动初战告捷。
据东鹏陶瓷销售副总经理谭浩深透露,早在去年初,佛山14家陶瓷企业就在佛山专利协会和陶瓷行会的见证下,公开签订了“佛山陶瓷行业自律公约”,承诺互相尊重彼此知识产权,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利益的驱动,这一纸公约才立下不到一年就被破坏。彻底失望的东鹏为保护自己逾千万研发投入的专利权益,不得不拿起法律武器反击。
东鹏维权行动的最初,是向其认为在市场上仿冒其“洞石”专利的8家企业发出“律师函”,但没有一家企业回应。不得已之下,东鹏开始动用法律手段。令东鹏欣慰的是,上个月东鹏陶瓷向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山东淄博一家陶企对东鹏洞石专利的侵权行为,目前法院一审判决东鹏胜诉,该企业须立即停止侵权并停止销售侵犯专利权的产品,并向东鹏赔偿35万元。目前,东鹏还在东莞向法院起诉了一家侵权企业。
然而,在东鹏看似正常的洞石专利依法行动,却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佛山本地数家牵涉侵权的企业中引起轩然大波。“据说这十几家企业正联合起来对东鹏进行反维权。”东鹏无奈地表示,原来8家企业表面对东鹏律师函毫无反应的背后,是私底下的密谋应对,佛山陶瓷行业多年来的仿冒、复制等行业潜规则,使靠自主创新发展的陶企陷入一种专利维权的尴尬。
仿冒加剧行业内耗严重
“东鹏是一家靠产品、科技创新赢得世界尊重的企业,但在华南,别人对我们的尊重就是抄袭、仿冒东鹏的产品。”东鹏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克俭不无愤慨地说道,如果洞石的专利侵权不能有效地制止,那么其以后开发的一系列新产品,都将得不到保护,无论是创新企业利益还是创新的积极性都会受到重创。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最大障碍。
“整个洞石的市场有10个亿,东鹏大概占了十分之一,但自2006年上市以来大量仿冒的出现,使得洞石在国内外市场均陷入低价竞争的泥潭。”陈克俭谈到,东鹏2005年自主研发的洞石,获得意大利等国际业界对中国建陶创新的认同和尊重,但与东鹏同样外观和结构的“洞石”的仿冒品泛滥,使得东鹏2008年销售比原计划下降100万平方米,出口销售价格从2007年的每平方米14美元下降到9美元。
近几年来,陶瓷行业由抄袭、仿冒等引发的无序竞争非常严重,已经威胁到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例如由于企业在国外市场相互恶意压价,佛山建陶出口产品附加值低,而且在欧洲、美国、印度、墨西哥、菲律宾、埃及等许多地区遭遇了反倾销诉讼,损失较为惨重。“洞石产品本来是一个大的市场,所有陶瓷企业都可以从中获利,但仿冒产品低价竞争让洞石上市仅短短2年时间,就提早进入衰退期。这么好的产品卖这么低的价格,连国外的同行都想不明白中国建陶企业出了什么问题。”陈克俭说,洞石在国内的遭遇,迫使东鹏正与意大利联手研发的新产品目前不敢投放中国市场。
“华东的陶瓷企业侵权很少,他们认为偷别人家的东西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宁愿倒闭也不会抄袭别人的产品。”出生于上海、曾在华东著名陶企担任总经理的陈克俭告诉记者,华东陶瓷企业的行业自律远远超过了华南这边的陶企,不仿冒、不抄袭成就了华东企业良好的信誉。其结果就是意大利很多陶瓷厂家都愿意与华东企业合作,但却害怕与华南企业合作,即使华南有广阔的市场。
“佛山陶瓷行业自律性比较差,抄袭、仿冒比较严重,保护知识产权的环境和气氛也比较弱。”广东省陶瓷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环指出,在整个陶瓷行业进入“寒冬”之际,一些陶瓷企业仍然不改仿冒习气,反而愈演愈烈。部分陶企人士接受采访时透露,缺乏自主创新、仿冒成风,使得佛山陶瓷企业陷入产品同质化严重、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之中,一些有研发能力的本地名企甚至加入仿冒之列,行业抄袭之风不断加剧,致使陶瓷行业内耗、内斗严重,使正处寒冬的佛山陶瓷行业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