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路上拥堵的车流(资料图)
印象中,在港澳台的城市里,街道都不宽,车流人流都不少,但似乎路面交通都显得井然有序,这其中有什么诀窍呢?
5月20日,在中科大举行的海峡两岸智能交通学术研讨会上,台湾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张新立介绍了台湾的一些做法,同时也给合肥城区交通支了几招。
实时路况
要有信息中心,提前发布资讯
从政务区到火车站怎么走更快?是潜山路、黄山路、西一环还是金寨路、南一环?
现在我们能想到的方法,除了导航莫过于提前在网上查好最优路径。
此外,出入合肥的朋友有的时候会发现,打车并不容易,公交线路也不清楚,还要一个站台一个站台地搜索。
张新立说,在实现智能交通后,可以通过对空间、时间和路面动态状况的计算,及时告知驾驶者怎么走更好。“即便你已经在路上了,也能随时找到最便捷的路。”
“智能交通还可以帮助旅客了解站外的交通状况,也能让司机及时掌握旅客对出租车的需求量。”
这有赖于建立一个信息指挥中心,相当于电脑的CPU,所有的路况信息都及时汇集。
届时,像交通广播路况分析员之类的都可以不用再跑腿了,所有信息全部通过各类监测进行通报。
接收的终端可以是每一部车辆、每一个驾驶员和乘客,可以是街道和公共场所的指示牌。
但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果只是提醒“前方塞车”、“车站需要出租车”,那意义并不大,“像在高架上是无法调头的,所以路况信息要及时发布,同时告知严重程度,有效引导驾驶者调转方向。”
张新立说,车站交通信息也是如此,航班和火车到站信息也要提前告知。
路面停车
路边停车可比停车场收费贵
芜湖路边的免费停车位要撤销了,目前正在研讨收费方式。随着城市车辆的增多,通过增加停车费来控制上路的车辆也成为国内一些城市的主要手段。
还有的朋友只是去某机关办个手续,再去附近找停车场或者在路边支付停车费,就显得有些不划算了。
“在台湾,路边停车的收费是很贵很贵的。”张新立认为,城市地面空间资源有限,路边停车是不被鼓励的。“马路是用来行车和行走的,停车要鼓励去停车场。”
关于短暂停车,可以允许10-15分钟的机动时间,临时停车,但交警就会比较辛苦,要随时盯梢,不按规定停或者超过限时的,要大力惩罚。
同时,停车信息也需要通过网络实时查阅。“合肥道路上的这类信息比较少,某个商场附近的停车场还剩多少停车位,周边最近的还有哪里有停车位,驾驶者不能及时了解,也容易造成乱停乱放。”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