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9时,合肥市城乡建委对今年城市防洪、内涝治理、雨污分流工作进行了通报。
大建设以来,主城区已经按照百年一遇的高标准建设了一批防洪排涝设施,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幅提高,内涝面积和时间正在逐渐缩短,相比国内其他一些发达城市都要好得多。今年,有关部门已经提前对存在隐患的15座下穿桥进行了排查和排水技术“升级”,因此经受住了今年夏季的第一场强降雨考验。
今年3月份起,城市内涝治理工程就开始实施了。目前,已经完成杏花排水系统、望湖城排水明渠及箱涵、15座下穿桥等76处内涝点的排水改造工作,而逍遥津系统排水改造工作计划于6月5日前完工,唐桥河综合治理、裕溪路城东加油站、红旗产业园、幸福路、振兴南路、枞阳路,九里沟等内涝治理工程正在推进。
今年第一轮完善排水设施工作也在积极地推进中,市城乡建委五个现场服务组与各辖区现场对接,截至5月16日,全市1485处排水设施存在的问题中,经现场核查,788处已完善,完成比例达到53.1%。
今年以来,市防洪办还专门组织人员对各区内涝隐患问题进行了排查、梳理、整改。目前,合肥需整改的68处汛期内涝隐患正在全力整改。
专家表示,现在的问题是一些支路管网和老旧小区排水设施已严重老化、普遍设计标准不高,改造起来难度大。像去年受淹明显的中菜市(宿州路~九狮桥)一带,就要等到中菜市搬迁才能展开整改。“希望市民给予理解。”
在今年的汛期,合肥随后还将进一步落实城市防洪抗灾工作责任制,完善防洪应急预案。有关方面将加速推进完善排水设施工作。
□本报记者 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