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合肥市包河区城管局开通微博——包河城管在线,成为全省首家开通官方微博的城管部门。从今以后,市民们可以通过这一微博,及时反映和举报市容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可随手拍下发现的脏、乱、差等现象,通过手机、网络发至该微博,城管部门将在第一时间加以解决并反馈处理结果(详见本报5版报道)。
现在,还有人上网却还不上微博吗?假如还有人的答案是NO,那么,他必然会引来一阵鄙夷和惊讶:太OUT了!曾几何时,这股微博风潮似乎也影响了各地的政府部门。“微博问政”、“市长微博”、“公安微博”等官方开微博的现象开始接连出现。
微博是个时髦的现象,普通人赶时髦那叫时尚。可是,政府部门如果也跟进,却是需要受到网民的“监督”的。君不见,各地官方微博都几乎无一例外地遭遇了“作秀”等非议之声。而有些非议也确非毫无根据,仔细回顾一下:当初,网站、博客先后兴起时,许多部门不也都纷纷开办官方网站、博客吗?但现在这些网站还有多少是“活”的呢?
“有没有足够的承受力来承受这些非议,并从中吸取有益的部分来切实改进本部门的工作?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对促进城市管理工作有利的都欢迎,欢迎市民‘拍砖’!”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明确如此解释。看来,包河区城管部门对此已经早有心理准备。作为与老百姓直接接触的城管部门,并没有因必然出现的负面评价而退却,而是顶着挨骂的巨大压力毅然开通官方微博,其举动也着实让人心生几分敬意。
话说回来,尽管现在已经几乎是全民微博的时代,这一官方微博似乎已经不应成为新闻,这个全省首家城管官方微博的姗姗来迟,是否也说明一些部门少了这样的勇气呢。此外,敢于面对非议,在意味着勇气的同时,还意味着没有退路。在此番表态之下,如果这一城管微博最终仍沦为“空头微博”,那必然引来网民的指责。这样无形中也会成为驱使他们做好城管微博的鞭策力。
其实,时髦的事物必有时髦的理由。微博之所以广为网民所钟爱,其信息的传播便捷性还是其次,关键还是互动和参与性。从现代社会公民权利的角度看,这其实为实现从知情权走向更高层次的社会参与权利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这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无疑也是创新管理、接受公众参与的一种表现。 本报记者 李后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