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花径路,一堆人围在街边烤火取暖
一个段子
南北之差
昨天,成都人说今天零下1度好冷。山东人笑了:我们这零下3度;北京人也笑了:我们这零下13度;黑龙江人听到哈哈大笑:我们这零下23度。
成都人听完说:我说的是室内!室内!!!
又到一年中最冷的阶段了,北方早已开始集中供暖,而生活在南方的人们,则要用五花八门的方式取暖。
家里似冰窖 被窝一小时也没捂热
“成都真是冷到极致了,走出户外寒风从四面八方灌过来,倒有了北方的寒冷劲儿,夹着风刀割一般。”新年的第一场飞雪给了市民浪漫气氛,不过,寒冷的天气也让人叫苦不迭。出门必须羽绒服、围巾、口罩、手套全副武装,还冷得直流鼻涕,而家里也如“冰窖”一样,让人畏畏缩缩,睡觉时躺一小时被窝还没捂热。有人开始羡慕有暖气的北方,室外冰天雪地,室内温暖如春,有网友调侃:“在成都,取暖基本靠抖。”
随机走访了解了成都市民在家取暖的几种方式。
多数家庭选择了空调,不过耗电量却让人头疼,市民章小姐称,入冬以来家里的用电量比秋天翻了一倍,皮肤也变得干燥。为了省电,她每天只敢开几个小时,温度也不敢调得过高。
还有不少人使用了油汀取暖器、暖风机、小太阳等取暖设备,功率低一些,价格也实惠。不过也有人反映,用小太阳取暖被烫伤,网友“丁筱轩”称,自己忙着写毕业论文,每天烤着小太阳在电脑前坐十几个小时,前几日发现小腿外侧出现大片网格状红疹,不痛不痒。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长期离热源太近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致低温烫伤。市民曹女士烤了几天小太阳,膝盖位置被烫出一个水泡。
也有家里装了地暖和暖气片的,不过,他们仍要面对燃气费和电费的苦恼。
微博上,市民们大晒自己花样百出的取暖方法:有人下班不回家,呆在有中央空调的办公室;有人呼朋引伴去有空调的茶馆打麻将,“北方的冬天是外头冷,回家暖和暖和,成都的冬天是家里冷,出去暖和暖和”;还有人窝进被窝,开着电热毯,“最好的取暖方式就是不起床”。
“冷得遭不住”取暖电器卖得火
昨日下午,成都商报走访多家电器商店,发现商家已将各种品牌的取暖器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品种应有尽有,价格也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最近天气冷得凶,特别好卖”,一名商家告诉,小太阳生意好时每天能卖到几十台。还有的取暖器不仅散热范围更大、效果更快,还有加湿等功效。看到挑选取暖设备的顾客也络绎不绝。
还从装修公司与暖通设备公司了解到,不少市民在装修时已经开始安装暖气片或地暖以防冬日严寒。一家暖通设备公司工作人员称,2012年公司这两项的销售增量在20%至30%之间。
成都商报 张漫 实习生 陈燚
成都供暖能源数据
燃气:比同期多40万立方米/日
电力:比同期涨12%~16%/日
成都商报从成都市燃气公司了解到,由于近期气温降低,市民用气量增加,的确存在气“紧”的情况。为保障市民用气,燃气公司已加大与气源单位的协调力度,日供气量多次提升,近期已达440万立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每日增长了40万立方米。
即便如此,目前成都每日供气缺口仍达30万立方米以上。由于对用气需求起关键作用的平均温度并没有明显回升迹象,用气负荷有可能进一步上升。燃气公司将按照《成都市天然气有序供应预案》的原则,启动供气应急预案,优先保民用,并加强供气设备的高峰检修力度。
同时,成都市电力局也称,2日、3日忽然变冷,居民用电与1日相比有一定涨幅,与去年同期相比每日用电量涨幅约在12%~16%。
成都商报 张漫 实习生 陈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