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夜晚,由哈雷彗星带来的宝瓶座流星雨如约在天穹上演。同样,心怀浪漫热爱流星雨的读者如约仰望星空,有人却失望而归,他们致电本报询问:“为什么我没看到流星雨?”
5月7日,记者带着读者的问题专访了中科大天文爱好者学会前会长王永飞,请他来为我们揭开流星雨的浪漫面纱。
反馈
确实“下”了流星雨
“昨天确实有流星雨,天文爱好者协会的部分会员看到了,大概只有四五颗。”闻听记者的来意,王永飞很肯定地表示,老天没有“失约”于我们。
王永飞介绍,协会的会员观看的地点在中科大的操场,下半夜观看到了流星雨。
此前,根据国际流星雨组织的预报,5月6日21时,由哈雷彗星带来的宝瓶座厄塔流星雨将达到极盛,极大时的理论流量在每小时70颗左右。
王永飞介绍,对于“每小时70颗”的数据理解,应该注意它是“理论值”,也就是在不考虑任何观测条件的情况下,所有的流星划过均被看到,“这是一个接近极限的数值。”事实上,在实际的观测中,根本看不到那么多的流星。
上半夜很难观测到
5月6日夜晚,在天空上演的流星雨,尽管21时,流星雨达到极大,但最佳观看时间是在下半夜。
王永飞介绍,这场流星雨的辐射点在日出前两三个小时的时候才会升起,太阳出来后将无法观看到流星雨,因此,日出前的两三个小时,对于市民而言,是最佳的观测时间。
“辐射点”即流星雨诞生的“源头”,这个“辐射点”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一个点,而是天空的某一个区域。上半夜,辐射点没有升起来,随着地球的自转,等到下半夜辐射点升到可以观测到的位置,地面上的观测者即可较明显地看到流星雨。
解读
关于概念
流星雨不是流星做的“雨”
流星划过,总是跟美好浪漫的故事有关,更广为人知的是,对着流星许愿,可以实现愿望。5月6日,晴好天气更是激起很多人看流星雨的愿望。
可是,什么是流星雨?流星不断划过天空,一条条划痕像雨丝一样密织,是很多人对流星雨的想象。
王永飞笑着说,大家对流星雨的误解还是来自于“雨”,其实流星雨不是流星做的雨。
对于“雨”的概念理解,从专业的角度来解释,就是较多数量的流星从同一个辐射点出来。
“两个以上基本就可以称之为‘雨’了。如果观测一些流量比较小的流星雨,或者是观测流星雨的条件不佳(天空不够黑暗),几小时才看到一颗流星也是很平常的事。”
与流星雨相对的流星现象是偶发流星,它们是单个出现的,在方向和时间上都很随机,也无任何辐射点可言。流星雨与偶发流星有着本质的不同,流星雨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长线都相交于辐射点。
关于星座
宝瓶座流星雨跟宝瓶座啥关系?
5月6日夜晚在天空上演的流星雨被称为宝瓶座流星雨。它由哈雷彗星抛出的尘埃与地球大气层摩擦而产生,为什么被称为“宝瓶座流星雨”?
王永飞解释,从地面上看,流星雨看起来像是流星从夜空中的一点或者某个区域迸发并坠落下来。这一点或这一小块天区叫作流星雨的辐射点。
这个辐射点落在什么天区,就用这个天区的星座来命名流星雨。比如狮子座流星雨,就是流星雨的辐射点落在了狮子座的区域内。而此次流星雨的辐射点则落在了宝瓶座内。
杨浩 本报记者 刘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