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余震活动属第二阶段
成都商报:不少市民很想知道到底汶川地震余震还要持续多久?小震频发预示着什么?
洪时中:这种现象很正常!汶川地震是一次破坏性极强的特大地震。在学术上,强震的余震活动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比如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几十年,其余震活动仍处于第三阶段。而汶川地震的余震活动现在还属于第二阶段。总体说来,汶川地震余震活动整体呈衰减状态,但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不排除余震区发生5~6级晚期强余震的可能。
主震后数年内仍需警惕
成都商报:你所说的余震活动三阶段怎样理解?每个阶段有怎样的特征?
洪时中:对于一般人而言,可以将强震的余震活动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强余震集中发生,主要是集中在主震后的很短时间(若干天到几个月),应当加强防范;第二阶段是强余震偶有发生,有感余震不时发生,一般在主震后的数年之内,仍然需要警惕;第三阶段则是基本感觉不到有余震发生,偶尔会发生有感余震,从防灾的角度,可以认为余震已经结束。
做好身边小事消除隐患
成都商报:那么,如何加大防震宣传,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呢?市民又能在防震减灾中做什么呢?
洪时中:有人一说到防震减灾,就说那是政府的事,普通老百姓能做什么?其实我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几个事情。第一,多学一点地震知识,不去听信地震谣言;第二,从身边小事做起,消除安全隐患。比如,家里阳台的花盆一定要摆稳,做好加固措施。另外,家里买了新房,一定不要“大动干戈”,切忌野蛮装修,轻易打掉承重墙、破坏房屋结构。
此外,地震发生时,高层摇晃感明显强于低层。市民在装放家具尤其是需要上墙的家居装饰,一定要注意加固。日本最新的一项调查称,最近十几年来,在地震中受伤的人30%~50%并非房屋倒塌压伤,而是被柜子、吊灯、电视等砸伤的。所以,普通市民完全可以为防震减灾做一些事。 记者 雷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