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召开的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确保合肥城区不再受淹。昨天下午,一场暴雨就挟着几丝冷风降至庐州城,到晚间雨势渐紧,不过老城区市府广场等多处往年易涝地点,昨日并未发现大面积积水,截至昨晚9点半左右,路面积水基本排除。
第一场“大考”合肥顺利通过
首考通过来自于前期的一系列准备:早在今年春节一过,老城区排水系统完善及改造等数项内涝治理工程迅速上马;而排水设施在建更在维护,今年4月底,赶在我市雨季到来之前,市防洪办组织了一次专门的检查,在全市范围内对所有排水管道、雨水收集井进行检查疏通,确保所有管网正常运行。
老城区排水管道为何今年节后大动手术?六安路、阜南路、杏花公园、长江西路铁路立交桥……熟悉合肥的人都知道,夏季一多雨,这几处均属于易涝区域,给市民生活带来不少麻烦。而昨天的暴雨表明合肥已进入汛季,这将一直要持续到8月,而针对内涝治理的老城区排水完善改造工程、九里沟改造工程均赶在春节后开工。为何要在堪称“螺蛳壳”的老城区地下大动“手术”?记者一一为您寻找原因。
老城区“小马拉大车”
杏花公园周边为何易涝?在环城路以内仅5.2万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内,人口锐增,老城区管道却是多年以前就埋下的,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而且老城区雨水污水管道基本都是合流,晴天时还能勉强满足需要,一到雨季急暴雨和降雨量大时,管道就捉襟见肘,不能迅速收水,导致地面积水下不去。
位于城市最中心的步行街,夏天也是老积水点,其所在的逍遥津排水系统和杏花公园排水系统一样,有着很多历史遗留问题。该区域于今年3月初也进入排水设施改造。而这一片的内涝问题要彻底根治,还有待中菜市的整体搬迁。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