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低碳大家都应该来步行,都不去使用空调,那样对经济发展有巨大拉动作用的空调和汽车产业该如何发展呢?”
“低碳生活不是回到原始社会,按照您的推论,那么中国能做到低碳生活的地方难道只有在寺庙中了?”
5月22日下午,合肥市环保局主办的合肥市首届大学生环保辩论赛展开半决赛较量。接过反方辩友刁钻的提问,来自安徽大学的大二学生郗研宇的这句反诘,引得全场一片掌声和笑声。围绕低碳生活促进还是约束了经济发展这个热门话题,来自合肥四所大学的大学生们在赛场上展开唇枪舌剑,带动听众们对环保理念更为深刻的理解和回味。
反方 别拿低碳做“幌子”
“以中国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一窝蜂地强调环境保护的同时是不是也会牺牲了部分经济利益?”作为反方,新华学院代表队表示,应该看到节能减排会减少现有的消费动力,低碳经济也会带来能源经济增长量的放慢,处理不好就无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低碳生活不能盲目地去追求。
“低碳生活不是幌子,不能无端地牺牲经济。”安徽中医学院代表队更是拿出国外的例证说明,经济发展要受到环境和自然的约束,提倡低碳生活要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低碳生活理念强调的目的是节约和环保,而不是推动经济,低碳生活理念和当下我国工业化尚未完全发展起来的现实会有冲突。像美国就在前几年主动退出了著名的《京都议定书》,理由是这个低碳协议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负担,而京都议定书反对者的核心观点更是环境将受益而经济将受害。
正方 青山绿水生活质量要兼得
“低碳生活会要求大家平时开源节流,从而会约束我们的行为,但低碳生活不等于约束经济的发展。”安徽农业大学代表队认为,讨论低碳生活要着眼现实,不妨看看身边,就说照亮整个会场的节能灯吧,在2008年时总共销售量为6000万支,到了2009年就突破12亿支,这种由低碳生活方式带来的消费增长无疑是对经济促进的最好例证。
“又有青山绿水,又有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大家都想追求的。”安徽大学代表队以正在走入千家万户的汽车为例,从小排量车到混合动力车再清洁能源车,无疑促进了消费,提高了技术,这三样哪一样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呢?所以不能甚至不敢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都是错误的。
专家 营造全社会关注环保氛围
“这样的形式很好,学生们很欢迎,也对低碳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来自合肥学院的评委高艳认为,大家都在提倡环保,在目前情况下,实现低碳生活难免会牺牲局部的经济利益,确实是会在一些方面对经济发展造成暂时性的影响。环保虽然是个普及型的观念,如果不进行辩论的话,人们对于一些细节的问题很难有更深入的思考。所以今天要让大家知道实现低碳经济还有很多环节要去解决。
合肥市环保局副局长方向民在现场认真听完两场半决赛,他告诉记者,这种和环保有关的大学生辩论赛在合肥还是第一次举办,比赛输赢并不重要。大学生们在比赛前进行了环保知识的系统梳理,然后把这种知识储备在公众面前展现出来,很好地起到了推广环保理念的作用。“通过这种公开辩论赛,真正的意义是要在全社会掀起一种关注环保和探讨环保的良性氛围。”方向民展望道。
听众 急得恨不得上去说上两句
台上辩手们在智力较量上你来我往,台下的听众也没闲着,有的边听边记录边思考,有的则跟着选手们的辩词时而着急时而开怀大笑,一位刘先生告诉身边的朋友他恨不得上去也说上两句。
在观众现场提问的环节,一位旁听大学生迫不及待地追问,“减少碳的排放来减少环境的污染,那么其中必然涉及到技术和经济上的更高要求,要不要考虑对经济产生负面的影响?”
“就像我这个人比较胖,最近在坚持减肥虽然体重是下降了,但是身体却会更健康。”安徽农业大学的一位辩手从容回答,从低碳生活来讲,技术和资金都不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问题。在低碳生活过程中,会抛掉一些像不良脂肪一样的高能耗企业,也许在经济总量上会有短时间的减少变化,但是从长远来看会更加健康。□本报记者
吴奇/文 高勇/图